笔趣阁 > 大国崛起1644 > 第一一七章全国改革

第一一七章全国改革

笔趣阁 www.biqugen.com,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644 !

    南京一战过后,李鸿飞掌管的地盘,从小小的苏州,猛增到北起常州、江阴,南至温州、平阳。

    如今整个南明实际控制的六个省份,李鸿飞就占据了两个省,而且是手工业最为发达的两个省,实打实的封疆大吏。

    然而这样的殊荣还没享受几天,朱由检一纸诏书,又令南明的形势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..........

    崇祯十八年,九月初一,南明朝廷正式颁布全国改革法令。

    1、破除旧政治体制,废藩置县,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,建立中央集权,实现国家统一。

    同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,实行全民平等,取消士大夫阶层所有特权。

    2、殖产兴业,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,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,动用国库资金,设立“模范工厂”,来迅速振兴全国经济。

    同时实行“劝业政策”,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、补助金等,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。

    3、富国强兵,崇祯颁布旨意,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,取消原军户制(与匠户差不多,一人参军,子子孙孙都要参军),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。

    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,取消武举政策,并设立专门的军事大学,除所有武将必须报考军事大学外,表现优异的现役士兵,也能通过考取军校,获得晋升机会。

    军队编制方面,借鉴苏州新军的编制方针,废除五军都督府,改组国防部,地方守备队(警察,民兵一类)等军事机构,国防部最高指挥权,直接隶属于皇帝。

    同时朝廷倾力扶植军事工业,所有武器装备,开始更新换代,完成从冷兵器时代,到全火器时代的转换。

    4、文明开化,整顿旧的教育机构,废除“八股”,科考改考行政、商业、算术、科技发明等实用学科。

    同时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,凡六岁以上,十岁以下孩童,必须入学读书,违者罚银十两。

    八股文最初是写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,本身无好坏之分。

    但后来由于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这个格式,就遭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反对,八股文就成了古代科举制度弊端的替罪羊。

    同时八股文的题目出自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,新意不足,甚至有割裂原句拼凑出题目的现象,更有甚者,一次出题的题目只有标点,全为了难为大多数考生。

    所以朱由检仅仅废除了八股这种格式,并明确规定了今后科举,所需涉及的考题范畴,并将一些时下流行的学科,融入到考试之中。

    5、增加商务部、科学技术研究部。

    前者照搬苏州商业部模式,后者设立皇家科学研究院,主要研究制造各种先进武器,以及发明创造新型科技产品。

    6............

    .............

    整个改革法令洋洋洒洒一大堆,不过大半都是之前在苏州已经实施过的政策,唯一增加的,就只有全民义务教育制度了。

    因为朱由检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,就是要废除士大夫阶层的特权,如此一来,天下读书人怕是心里都不好受。

    如今是战争年代,朱由检拥有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权,倒是不怕士大夫阶层搞小动作,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任何阴谋诡计都没什么用。

    他所担心的,是今后建设治理国家时,这些士大夫阶层,会跳出来使绊子,为此,早些普及平民教育,开化民智,用以对抗士大夫,十分有必要。

    “这下好了,才当上总兵,又改成了集团军,真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。”李鸿飞没好气道。

    如今改革一下来,直接就是军政分开,以前当个总兵,不仅能管军事,还能分管地方行政,如今倒好,第一集团军总司令,看起来威风不少,可地方权力全被收回了。

    李鸿飞现在悔不当初,为什么就那么嘴欠,跟朱由检讲什么国防军那一套呢?

    “大人不必介怀,这吴浩可是大人一手提拔的,如今他当上苏州知府,想必定会大力配合我们的军队建设。”张超说道。

    张超心思细腻,知道李鸿飞想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军队一旦与地方政府不合,想要发展形成战斗力,将会十分艰难,尤其是如今的朝代,一文一武为了争夺话语权,常常闹出各种矛盾。

    “派人告诉吴浩,宋应星跟毕懋康两位教授,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走,宝山工业体系已经趋于完善,这时候调走专业人才,苏州的发展将会很长一段时间停止不前的。”李鸿飞想了想,这才说道。

    他已经管不到苏州地方了,只能在后面给吴浩支招。

    如今各省都在实行改革,科技人才奇缺,南京由史可法亲自上阵,为了打造重工业,史可法已经挖走了徐光启的学生陈于阶,让苏州重工最新启动的重炮研究计划,暂时搁浅。

    若是再继续挖人,苏州的优势将不复存在。

    倒不是李鸿飞有私心,改革这种事,懂行的,可以越改越好,不懂行乱来,只能越来越糟糕,所以苏州必须保持足够优势,成为指路灯一般的存在。

    “这次朝廷给我们分了十万大军的份额,如今还有七万五的缺口,赶紧征召新兵,才是正事儿。”郭胜说道。

    他倒是像一名纯粹的军人,只关心军队,懒得去管地方建设。

    此次南京会战,苏州新军总计战死或伤残了七千余人,兵源缺额极大,确实需要尽快补充新军了。

    “没错,朝廷如今军费还没有下来,各地虽有编制,却无法快速征兵,苏州今年发展迅速,地方财政较为富裕,我们可以先支取地方财政征兵,抢在各省前面,招收优质兵源。”李鸿飞同意道。

    等朝廷拨款征兵的那些,都是地方政府没钱的省份,若是地方政府有余钱,则可以报备之后,便直接使用,届时在从税务中扣除即可

    这样做有利也有弊,好处就是,可以省去朝廷来回运输军饷,所耽误的人力物力与时间,尤其是在战争年代,时间就是生命,早一日完成新兵的训练,就可以早一日走向战场。

    坏处则是一旦习惯成自然,当兵的只知道是地方政府在养兵,并不知道,这些钱实际上是朝廷拨下来的。

    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,很是常见,不少将领,拿的朝廷军饷,却蓄养私兵,比如之前的郑家军,就只认郑芝龙,不知朱由检。

    不难想象,军制改革后,道路交通建设,将会成为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