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皇家妻 > 第3章 .11

第3章 .11

笔趣阁 www.biqugen.com,最快更新皇家妻 !

    掌心的半枚梳篦是象牙所制,梳齿细密润泽,背面镂刻缠枝牡丹,正面则是凤羽凤尾。象牙材质上品,雕工更是精美细致,若梳篦未断,想必便是凤凰于飞,牡丹盛开。

    因被摩挲了近二十年,断口处渐渐圆润,姣白细腻。

    而定王记忆中的这半枚梳篦,却是鲜血覆满,红白分明。

    他紧紧握住梳篦,种种杂乱的记忆涌入脑海,将从前梦中断续的画面串起——

    他奉命前往西洲剿匪,却没能察觉代王的阴谋,后来母妃病故,他对永初帝芥蒂更深。父子间原本就淡薄的感情愈发岌岌可危,永初帝不肯低头,他更不愿意。于是父子离心,他怀着对母妃之死的孤愤,孑然奔波于各处,对于那座宫城,厌恶又渴望。他想要登上至尊之位,将母子所受的苦楚尽数还给皇后与太子,永初帝却拦住了他所有的路,于是只有忍耐,沉默。

    再后来,他发觉了代王的谋划,却未等呈到永初帝跟前,便被太子和代王联手驱逐出京,继续颠沛。

    而后,便是东襄二十万铁骑南下的大战,京城中得力的将领,皆调往北地。永初帝在这时候才想起他的存在,命他北上抗敌,在塞外奔波千里,浴血厮杀。只不过与此次不同,那是东襄与代王的里应外合,有代王的割地许诺在,东襄的攻伐来势汹汹却未尽全力。

    而京城中,代王也趁虚出手。

    永初帝直至那时才发觉代王的图谋,仓皇之中,孤注一掷的将兵符送出,命定王勤王。

    定王应命调兵,在紧闭的城门外,焦灼又审慎。城外大军勤王,城内代王却已围困皇宫,煽动禁卫军哗变,等他骑着黒狮子驰入皇城时,代王已然弑君,在丹陛上笑得阴森。

    而他,竟未有半点悲伤。甚至当代王挟太子出来时,毫不犹豫的将其射杀。

    弑兄杀父的预言,似乎成真。

    阴郁、闷重、满怀仇恨的记忆如潮水涌来,令定王呼吸都有些艰难。

    背上冷汗细密,他握着梳篦的手微微颤抖,似是不忍再触碰梦中出现了无数遍的场景——正午的骄阳下,身着囚服的女子竹簪挽发,素面朝天,眉眼如画,却在临死前噙着夺目笑意。自母妃离世,他便在黑暗中沉沦苦行,唯有在桃谷遇见的那抹明朗笑容,如初夏的阳光照入心中,令他在许多孤寂沉夜中默然回味。错愕惊疑之下,他甚至未能拦住屠刀,眼睁睁看着血迹飞溅,刑场上的女子倒在地上。

    那是阿殷啊!

    曾照入心间的阳光,在他刚刚得偿所愿时,便猝然消失。他奔向刑场,也只能从阿殷手中捡回半枚染血的梳篦。那场景是永藏心中的噩梦,不止在此生,更在前世,令他每夜都在龙榻上惊醒,于漆黑夜色中独坐。

    他命人探查阿殷底细,才知道当年南郡的逼婚夺夫,得知她在临阳郡主府的委屈求存,得知陶靖的战死之讯。坐在巍峨空荡的皇宫,他更加怀念她的明朗笑容,亦更加觉出人生之孤苦——挚友丧命,母妃被害,连唯一走进心间的姑娘都被他亲手下令斩杀,甚至那杀父弑兄的预言……煊赫的皇权难以填平心底苦寂,在荡平北境的第三年,他便让位于永安王,将半枚梳篦埋入南郡故冢,在附近隐居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百十年的人生,如一场大梦侵来,令定王冷汗淋漓,心中绞痛。

    他的四肢控制不住的颤抖,几乎是踉跄的走至桌边,拿起温热的茶壶便往口中灌。壶中热水洒在脸上,流入脖颈,令狂跳的心脏渐渐平复。

    定王紧握拳头,不曾察觉细密的梳篦已刺破掌心,只孤身站在那里,思绪杂乱。

    记忆清晰分明,却又与此时不同,是哪里出了偏差?

    似乎是前年春天,阿殷在北苑马球场引起他的注意后,就有了不同。记忆中,他去西洲剿匪时,阿殷并不曾跟着前往,更不曾成为他的侍卫、他的司马、他的妻子……

    她的行事经历,与记忆中决然不同!

    那么她,也是带着这样的记忆吗?不敢重蹈覆辙,所以随他去西洲吃苦受累,在剿匪中勇探险境,在对付姜家的事上不留余力,在清剿代王时以身为饵……她曾在檀城说梦见陶靖战死,只留了半枚匕首给她……她说那个梦未必只是个梦,甚至跪求他放行……她原来什么都记得,满心担忧害怕!

    难怪她会义无反顾的奔向卫兰山,怀着父亲战死的记忆,她当然会不安,会惶恐!

    相识以来,阿殷总是笑容明朗,如初夏阳光耀目,执刀挺背乘风前进。

    原来这笑容背后,她默然承受着那般重压!

    心中只觉绞痛,如有无形的手捏住心脏,令定王浑身战栗。

    记忆如万钧重石压下,他紧握着梳篦,掌心的血滴滴答答落下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常荀破门而入的时候,定王正雕塑般站在桌旁,手边一滩血迹。

    他因有事求见,在门外叫了半天也没见回应,害怕定王出了事,便破门进去。瞧见定王无恙,常荀松了口气,继而又觉出定王的不对劲,打量他罕见的苍白脸色,“殿下这是怎么了?”

    定王抬头,目光在常荀身上停滞了片刻,才渐渐回神。

    “你来了。”定王声音沙哑,纷繁复杂的思绪暂时收起,瞧了瞧外面,“什么时辰了?”

    “巳时初刻。”常荀走过去,瞧着那摊血迹。

    定王察觉,状若无事的走向门口,“外面可有消息?”

    “凉城有消息传来。”常荀古怪的看着定王,目光从血迹收回,跟了上去,低声道:“殿下安排的八千兵马已经抵达凉城,里头徐奇和高元骁也整肃了兵马。徐煜留在那边的只是个偏将,今晚之前,凉城应该会有消息。”

    “小栈还有多少人可用?”

    “这些天伤亡近三千人,能战的只剩两千。”

    “足够了。徐煜只要不占据凉城,等徐奇退敌后率兵过来,咱们就有胜算。不过今日要格外加强戒备,务必撑到徐奇率兵赶到。往后的事,便可另行安排!”定王站在院中,阳光毫无阻滞的洒在身上,将他从暗夜的深渊拉回。关于阿殷、关于京城皇宫的所有谋算暂时搁置,如今最要紧的,还是坚守城池。

    常荀站在定王身后,竟自嗅出些杀意。

    两人到得议事厅中,往来消息传递整肃有序,定王匆匆看过,便又登上城楼。

    小栈外的黄土中血迹残留,风吹过去,空旷冷清。

    晌午的时候,极远处的喊杀声隐约随风传来,据斥候回报,说是凉城外援军和徐奇夹击,将徐煜留下的万名军士打得溃散四逃,直追到徐煜的营帐附近才罢手——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中,徐煜围困凉城却未能攻破,反扑小栈又毫无所获,那边的士气早已无法与蓄势反攻的大魏军士相比。这边的八千军士却是才从各处零散征来,因夺回檀城之讯而,士气高涨,又出其不意,讨了不少便宜。

    定王闻讯,眉目稍稍舒展,却还是不敢掉以轻心。叫人严守城墙,又回厅中,安排人与凉城联络,叫那边看着时机,从后面攻打徐煜,令其首尾不能兼顾。

    同时,从夏城附近临时征调的几百士兵也全部调至此处——

    檀城失守,东襄军队肆虐过境之后,泰州守军伤亡过半,剩下的多退至凉城坚守,在徐煜的围困中损失惨重。那八千搜罗起来的残兵和这几百新军,已是定王能就近调来的全部兵力。

    十数里外的东襄营帐内,徐煜听得凉城解围的消息,看明白定王如此安排的用意,险些气炸了肺。

    若定王先前就拿出这八千兵士来,即便再肥的肉摆在小栈,他也不会轻易调兵,只会加紧围攻凉城,先占下有利地势,再蚕食定王势力。届时哪怕定王再有两三倍的兵力,他以凉城为营,也不畏惧。

    哪怕他一时半刻拿不下凉城,定王没了城池襄助,要在外野战,他依旧占着极大的优势。

    可偏偏定王当时摆在明面的只有三千,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,又是那样惑人的功劳,行军作战之人,谁能不动心?凉城的城防高大牢固,城中几乎汇集了泰州剩余的全部兵马,久攻不下,相比起来,小栈就好对付许多。不止是他,就是手底下的诸位偏将,也都认为夺取小栈必胜,群情踊跃。

    就只这样一念之差,便叫他步步出错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,这么个弹丸之地的小栈,竟会固若金汤,如此难攻?连着数日的强攻之下,那三千人马仿佛是铜铸铁打一般,愣是守着城墙不退半步,叫徐煜损了无数兵将,也没能摸进城门,更不曾碰到定王半点衣襟。

    反观他自己,手上数万大军如今折损得不足一半,且都士气低落,疲惫不堪。女儿在对方手里,兄弟又下落不明,那该死的监军更是气焰嚣张,因为行军受挫而多有指责,处境着实艰难。

    一失足成千古恨啊!纵横北地多年,谁知会栽到这么个年轻人手里!

    徐煜胸中气郁难当,再掉转头攻打凉城更是不智,遂集中全部兵力,扑向小栈。

    定王当即吩咐御敌,全神贯注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此时的阿殷,正带着蔡高和四名侍卫扑向卫兰山中。

    她昨日仓促出城,并不知陶靖身在何处,原想着等定王怒气消了之后偷偷潜回去问彭春,后又想起途中遇到的夏铮,便毫不迟疑的往夏城而去。

    果然,夏铮知道陶靖的去向——

    当时陶靖率兵入卫兰山,担负的职责并非追杀,而是诱杀。按两人商定的计划,陶靖只需设法将徐耿诱出卫兰山,提前传讯给夏铮,再将敌诱至小狼沟,哪怕陶靖身边已无人可用,夏铮埋伏的百余人也可以逸待劳,将徐耿围杀。陶靖最重要的任务,便是凭手中的百名军士,将徐耿诱到预定的地点。

    这些天陶靖也及时将讯息传给夏铮。他前些天已寻到徐耿踪迹,并以身为饵,诱徐耿在山中追杀,进进退退几十次来回,如今离小狼沟已颇近了。不过为了能诱徐耿出来,陶靖途中虽杀了几回,却并未敢斩尽杀绝,以免对方再度遁入山中,如今徐耿手中仍有近千人跟随。

    相较之下,陶靖手中折损得只剩二十精锐——也正因人数太少,徐耿才会被陶靖惹红了眼,追杀出来。

    夏铮手上的百余人并非府兵,只是临时召集起来负责夏城周遭的巡防,此时便集结往小狼沟中。

    阿殷正巧赶上,便带蔡高等人同往。

    到得小狼沟中,天色入暮,风声怒吼。

    阿殷看过周遭地形,一眼便瞧了出来,“这地方是殿下选的吧?”

    “王妃好眼力。”夏铮指着周遭备好的对敌器械,“就连何时出手,如何出手,也都是殿下先前就安排过的。否则以咱们这点人手,哪能打得过他上千人?”

    阿殷闻言微笑。然而她毕竟担忧陶靖处境,哪能安心等候,埋伏了不到半个时辰,便耐不住问陶靖如今的位置。夏铮哪敢抗命,便将三个时辰前收到的讯息告诉她,旋即在地上草草画了地图。两人对着地形图瞧了半天,这一带山势连绵,若阿殷白眉赤眼的徒步过去,恐怕还没救下陶靖,就能累得半死,便选了个颇高的地势,去那边观望。

    在暮色中忐忑的等了有大半个时辰,夜色渐渐笼罩,远处的沟壑中,有星星点点的火光入目。

    阿殷霎时紧绷精神,凭借两处位置算出陶靖可能会走的路,便选近路悄悄靠过去。

    靠得愈近,那边的情况便渐渐清晰——前面仓皇逃窜的约有十来个人,仿佛都已疲惫不堪,后头的军士却如长蛇盘旋,在蜿蜒的山路间紧追不舍。靠得近了,还会弯弓搭箭,那些箭支虽不算精准强劲,然而贴着前面疲惫逃窜的陶靖等人飞过,也叫阿殷暗暗捏了把汗。

    她大约数了数,陶靖身边跟着的,只有十三四个人,且各自疲累,步履散乱。

    而徐耿身后的军士,也剩了约有五六百人。

    看来在这途中,双方还曾有过激战。

    小狼沟近在眼前,阿殷哪敢在此时打搅,只能提心吊胆的看着父亲在箭雨中逃命,等徐耿一步步钻入觳中。

    狭窄的山谷两侧是耸立的高峰,最窄处,只容两三人通过。

    山野中唯有风声怒号,夹杂着极远处传来的孤狼吼声。徐耿在那狭窄入口处仿佛犹豫了下,抬头看两侧动静,见陶靖等人愈跑愈远,终究没舍得放弃,带兵加快脚步冲入——身为行军之人,徐耿当然知道这是多危险的地形,却也不愿就此放弃,只能赌一把。

    队首的徐耿紧跟在陶靖等人百步之外,在狭窄的山沟中跑得极快。

    眼看他就要冲出前方的窄口,夏铮再不迟疑,高声下令。霎时间,山顶上数十斤重的石头如雨点般滚落。

    队首的徐耿察觉有变,当即带着身边几名小将往外逃。巨石砸伤了两人,却还是有四人逃脱在外。

    不过片刻,滚落的山石便封住前后两处窄口,将徐耿的队伍斩作三段——徐耿和副手举刀杀向陶靖等人,中间的军士皆被困在谷中,被堵截在外的几十名军士似要掉头遁逃。

    阿殷哪会留后患,当即吩咐四名侍卫去围杀那些军士,随即抽了弯刀在手,扑向徐耿。

    蔡高紧随阿殷去救陶靖,两侧的山顶上,夏铮带人只管将筹备了数日的巨石滚落。

    谷底哀嚎声不断,陶靖等人则精疲力竭,拼着最后的力气抛出宅口后,陆续扑倒在地——这一路诱敌,马匹早已在险峻的山势中摔死,他带人一路逃跑,既要在箭雨中保命,还要拿捏好分寸,确保徐耿等人入觳,各自负了重伤。若不是诱敌的信念支撑,哪还能坚持到此时?

    相比之下,徐耿有军士保护,途中还不时骑马疾追,比起陶靖等人,算得上生龙活虎。

    若当真叫徐耿近前,哪怕夏铮最终能靠着人数将徐耿部众全歼,陶靖和那十几个重伤之人的性命却是绝难保住的。

    阿殷惊出了身冷汗,神经紧绷之下,却是意料之外的敏锐和镇定。

    弯刀不能及时赶到救护,袖箭便连珠发出,直取徐耿等人。

    徐耿保命为上,连忙往后退避,这几息的空隙中,阿殷已疾风般赶到,横刀在胸,将陶靖护在身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