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重生官兵捉贼 > 第三十八章 法海来了

第三十八章 法海来了

作者:卖火柴的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笔趣阁 www.biqugen.com,最快更新重生官兵捉贼 !

    墨丰与仇菊基本上天天在一起,这男未婚,女未嫁……

    很快,就有多嘴的好心人给仇菊家人通报了。

    很快,仇菊的哥哥嫂嫂与姐姐姐夫们的一大家子人很快都知道了。

    难道仇菊与墨丰在一起自由恋爱?

    他们顿时感觉那啥……

    天鹅肉真落在……

    当然,他们不认为牛粪就是鲜花的唯一肥料,尿素、碳铵或复合肥更好!

    现在也不是好姑娘就嫁穿军装的时期,而且墨丰已经退伍,前途已渺,

    农村户口的墨丰退伍,那也只能回农村,扛起锄头。

    仇家的一众人如何同意西山村老支书女儿,高中生的仇菊,下嫁给墨丰的?

    门不当户不对!

    仇家与墨家都是同一个西山村,同一个大队的人,仇菊的哥哥嫂嫂与姐姐姐夫们,他们一大家子人岂能不知道墨丰家中的根底?

    就是不知道,来了一打听也知道了。

    墨丰粗手大脚,还有一个老娘与他过活。仇菊如果嫁给了墨丰,那不是自找苦吃吗?

    大闹天宫,仇家人的匕首、投枪如雨一样就刺向墨丰与仇菊二人。

    就是墨丰的母亲都被骚扰了。

    墨瑜的奶奶人老了,但是心透亮的。

    老人家客客气气地装聋作哑,笑呵呵地不言不语。

    当事人之一墨丰,这时一看法海来了。但是事关自己的幸福,他如何能让?

    而且墨丰也不是许仙,十分大胆地据理力争,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发家致富的。

    而另外一个当事人仇菊,不争不吵地拉着墨丰去了渡口乡里民政和计划生育科室。

    回来时,顺便带着两个红本子……

    仇菊与墨丰之间并没有可歌可泣地相恋过程,就是有,时间都是十分短暂的。

    法海虽然法力强大,但是现在是新社会了,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社会。

    新时代的婚姻法制度保障了墨丰和仇菊能够走到一起。

    但是,墨丰与仇菊的红本子,仿佛就是两把火炬一样,一下子亮瞎让仇家一众人的眼。

    仇菊的哥哥嫂嫂与姐姐姐夫们简直气疯了!

    他们认为仇菊有好日子不过,非要自甘堕落下嫁……

    但是,他们在新时期保障婚姻自主的法律面前,那也只能望洋兴叹。

    他们看到不能阻止“我的婚姻我做主”的仇菊下嫁墨丰,但是他们可以不与墨丰家结亲结义。

    阻止不了,不相往来总是可以的吧!

    于是,墨瑜重生到现在已经四个年头了,但是从来就没有见过仇家的亲娘舅和大姨他们及他们家里的人,表兄弟姐妹即使见面也是不相识的。

    就在墨丰与仇菊准备将窑场建起来,将第一窑红砖就作为他们结婚的礼物时,一直跟墨丰这个小儿子过活的,墨瑜的奶奶,她老人家的生命也终于走到了尽头。

    或许他老人家觉得心愿已了,无疾而终,含笑而去!

    改革开发初期,老人过世,葬礼不奢侈,甚至说得上是寒酸。

    毕竟此时的农村,虽然已经分田到户,但是农村人也只说是吃饱肚子,大家不会说出“肚子已经饱了,但是嘴还饿”的话来。

    其实,有些家庭,家里孩子众多的人家,生活水平还在温饱线以下。姐姐的衣服给弟弟穿,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这还算好的。

    更穷困的地方,甚至有的人家小孩到了冬天就不出门。那是因为家里棉衣不够,几个小孩伙穿一条棉裤的。

    墨丰家里已经分家的,墨丰的两个兄嫂家里小孩也是三两个,家境比较差,紧巴巴的,将将温饱而已。

    在西山村,老人过世,实际上花费也不多,毕竟西山村山头多,不需要买地或寻远路安葬老人的开支。

    只是,西山村还有一个规矩,就是家里老人过世,需要停三日后才能安葬。

    这时吃三日的风俗还存在。

    也就是老了人的人家,必须提供三天饭食,粗茶淡饭也可以的。

    这也是规矩。

    规矩就是别人家都这样做,不能到你家你就不这样干,这是不行的。其实这就是当时丧葬费用中一笔最大的开销。

    而且,在农村,头顶锅儿卖,人情大似债,村人行礼还人情的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。

    死了上人,看下人!

    按道理和传统,不管分家不分家的,都是一个**下来的弟兄,他们必须平摊这笔费用。

    可是,墨丰的两个兄嫂就不想出这个钱。

    理由,这不仅仅他们家日子紧巴巴的,而是有些感染了红眼病。

    墨丰弟兄三个,他是老小,一直迟迟没有成家。

    虽然墨丰退伍回来后不熟悉庄稼活,但墨丰头脑还在,还身强体壮,几年下来,种庄稼也会了。

    毕竟农家的活计也不是造原子弹,还能有学不会之理?

    墨丰与母亲过活,虽然家里的老娘,老了是老了,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,洗洗刷刷,看看鸡鸭,做做手边活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
    墨丰能有一千三百五十七块八毛的积蓄,这里面,墨丰的母亲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墨丰两个兄嫂家,由于小孩众多,半大小子吃穷老子,家里积蓄还没有墨丰多。

    本来分家时弟兄关系就不和睦,小矛盾冲突不少。

    如今,墨丰开始新建窑场,又与西山村小学老师,如花似玉的高中生仇菊领了结婚证。

    眼见着,墨丰以后的日子将会高出他们一大截来,他们有些嫉妒了。

    一个**下来的弟兄,怎么能不一样呢?

    这是不是他们共同的老娘有私房钱,而且都给了老小墨丰呢?

    他们心里莫名的不平衡起来!

    在现在,在后世,在农村,在城市,这样的事情有,还不少!

    但是,那是日子好过的老人才能这样做的,墨丰的母亲有这个能力吗?

    墨丰家除了四间土墙的墙壁破茅房是老人留下的,但是这是当时作为老人与墨丰过活的条件之一。

    至于墨丰的一千三百五十七块八毛的积蓄,那是墨丰退伍回来的一些补助和农田庄稼的收入。

    他们共同的老娘哪有钱给墨丰呢?

    他们自己也不想想,每年赡养老人的两百斤稻谷有时都不是按时供给,而且每家两百斤稻谷还要装三麻袋。

    要知道标准稻包,那时是144斤一麻袋的。可见他们赡养老人的稻谷都是半饱的稻谷居多。

    至于金钱?

    过年过节,就是老人生日,他们都不会给一个鸡蛋的。

    当然,人心都是肉长的,只是现在的农村实在太穷,不能尽心尽责的赡养老人。毕竟眼泪水都是望下流的,他们也是为了家里的半大小子们。

    老人过世,如果真的是日子过不下去,说出来,大家一起想办法就是了。

    就是说墨丰现在条件好些,让墨丰一个人承担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那毕竟也不是什么大钱,人情来往,家里情况差,村里人也不会说你家饭菜没有油水。

    可是事情总是出乎人的意料,墨丰的两个嫂子却不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她们既不想承担这丧葬费用,但还不想在墨丰和即将成为墨家新人的仇菊面前丢了这个脸。

    毕竟在农村,老人过世,不承担丧葬费用,那是被人戳脊梁骨的。

    这两人一合计,大张旗鼓地说家里老人给了墨丰私房钱。

    老小家当初有多困难,她们不知道吗?

    墨丰说不上媳妇,那不就是因为家里穷吗?

    不然,墨丰也不会漂在河里一两个小时,命差点都丢了。其目的不就是为了娶老婆吗?

    她们这样说,只不过是为了有个借口而已!

    墨丰听了,忍忍,觉得计较没有意思,大家都是明白人。

    可是仇菊不乐意了!

    墨丰有多少钱,仇菊还不是一清二楚吗?

    墨丰那一点积蓄就在建设窑场中,早就花了一个一干二净。

    就是现在丧葬的费用,还是仇菊多年积攒下来的。毕竟七娘在小学代课的工资至少不比种田的收入差。

    现在墨丰兄嫂将污水泼到他们头上,说他们共同老娘给了小儿子私房钱。

    仇菊脸色不好看了。

    她也是西山村人,农村风俗那是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现在还没有嫁过去,这就欺负到脸上了。如果一次让步,那么以后妯娌之间关系,根本没有办法去处。

    仇菊放声了,与那两个未来的,喋喋不休的妯娌,大吵了一架。

    作为高中生,又是老师,还是西山村老支书家的女儿,不仅嘴皮子厉害,而且气势逼人。

    墨丰的两个兄嫂,其实她们也是知道自己本来就是无理取闹……

    但是,不想承担这个丧葬费用,要想村里人不说话,那必须要有由头。

    现在好了,仇菊与她们吵架了,她们终于可以走人了。

    这两位兄嫂大肆宣扬说仇菊这还没有嫁到墨家来,就如此凶悍,以后没有办法处理这兄弟妯娌之间关系了。

    最后,他们才露出真实目的。

    你们不是能吗?我们不管老人的事情了。顺便将她们家的男人也拉回去了,对老人过世的事情不闻不问。

    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仇菊与墨丰也只能将这个事情挺下来。

    墨丰母亲丧事结束,按照农村的规矩,必须七七四十九天内结婚。

    但是,现在墨丰这边血亲,刚刚吵了一架,肯定不参与他们婚礼。

    仇菊那边哥哥姐姐们本来就不同意,现在当然不来。

    这样,仇菊与墨丰他们的婚礼宴席也没有办,就这样草草地住到了一起。

    不过,自此以后,他们与墨丰一家形同路人,不相往来。

    墨丰家的砖窑的红砖烧出来了……

    墨丰家的用砖作为邻里抵押五,借钱盖了五间青砖大瓦房……

    墨瑜也出生了。

    就在墨瑜三朝之日,墨丰夫妇大摆宴席。

    七桌宴席,真够奢侈的。

    其实七娘的目的就是希望缓和家里血亲之间矛盾。

    墨丰都去上门邀请过,但是仇菊家哥哥姐姐,嫂嫂姐夫们,墨丰家哥哥嫂嫂们却没有上门……

    就在这时,墨瑜家院门被推开了,一顶硕大的草帽遮盖半边脸的七娘进来了。

    她见到墨瑜正坐在门槛上发呆,就面带笑容,说:“瑜儿,你怎么能坐在门槛上呢?”

    墨瑜一愣,爬了起来,过去一把抱住母亲的身体。

    七娘将摘下的草帽轻轻拍打墨瑜的背部,说:“你看你,再长长都快到我的下巴了。对了,明天就是中秋了,想要什么?”

    “中秋好哇,团圆呀!”墨瑜感觉母亲身上体温,抬头看着那张美丽的脸,笑了。